邮箱: @ 密码:
>> 新闻集萃 >> 视频专区
九三楷模事迹展播⑩ 彭淑牖
发布日期:2016-12-29 来源:九三学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支社 浏览量: ...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彭淑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分别被美国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欧洲外科学院和法国外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道外科学组主委,现为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彭淑牖,1932年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医学世家, 1955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并分配至附属第二医院,开始了他为此奋斗一生的外科生涯。1981年,公派赴英国伦敦大学、Belfast女王大学深造,是Sheffield大学附属医院外科高级访问学者。期间他涉猎广泛、专业精进、,被吸纳为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1985年放弃国外舒适的环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担任浙医二院外科主任和外科研究所所长。现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活跃在手术台上。

自主创新,勇攀医学高峰

2005年8月,彭淑牖应邀赴德国做专题报告。会上,一位德国专家在听了他作的有关肝尾叶切除的报告后,正巧他有一位病人是肝尾叶肿瘤,已准备放弃,于是邀请彭淑牖为这个病人手术。彭淑牖运用自己发明的手术器械以流畅的操作、细致的解剖为该患者切除了位于禁区的肿瘤,使德国外科同行心悦诚服地惊叹他的高超技艺,专家们称他使用的器械为“魔术刀”。而对于这类手术,彭淑牖已成功做过上百例。如果把肝尾叶切除比作攀登肝外科的“珠穆朗玛峰”的话,彭淑牖已摸索出了一条登顶的捷径,这就是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出的替代国外进口器械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以及他创立的“刮吸手术解剖法”。

肝尾叶是国际肝癌外科的“禁区”。肝脏里胆管、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互相交错并深埋其中,而肝尾周围布满大血管,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大出血。传统的指折法和钳折法,手术中要使用大量的止血钳,不但影响视野,而且容易误伤血管。20世纪80年代末,医院曾从国外引进超声刀技术,用过后却大失所望,因为国内肝病85%以上已经硬化。针对这个缺点,彭淑牖着手改进手术器械,1992年成功研制出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并创立了刮吸手术解剖法。至今二十余年的临床应用表明,刮吸手术解剖法和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实现了传统外科手术的革命,整个手术的四大基本外科操作――钝切、吸引、电凝、止血,只要运用仅有的一把多功能手术器就能完成,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提高手术质量,使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手术变成可能,使高难度手术从难到易、由繁变简。这项技术发明被誉为50年来外科进步的标志之一,是国际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迄今为止,全国已有26个省市500余家医院在手术中推广和使用刮吸手术解剖法和多功能解剖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凭着《刮吸手术解剖法的建立与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研制》项目的雄厚实力,2001年2月1日彭淑牖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大红证书。2004年,该器械通过了美国FDA认证,作为中国人的自主创新进入了美国医疗器械市场。

潜心钻研,攻克世界难题

从1935年美国进行世界上第一例胰腺癌切除手术以来,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胰漏问题。1953年,21岁的彭淑牖作为实习医生,在浙二医院目睹了中国第一例胰腺癌切除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彭淑牖发现,发生胰漏的原因在于胰切除术后缝合的针孔上,胰漏是通过针孔才引发的,没有针孔,也就不会有胰漏。1995年12月27日,他完成第一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把胰肠吻合中的“缝”改为“捆”,一字之变,解决了困扰世界医坛70年的难题。该法在我国推广应用1000余例仅有2例发生胰漏,胰漏0.2%。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著名外科教授克莱克评价说“他的技术和创造在外科史上具有时代意义”。他创设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经法国学者前瞻性研究证实可靠,并命名为“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病人至上,教书育人

几十年来,彭淑牖已做了上万例手术,有多少人被他从死神手里救回来,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常说,或许对有的人来讲,十几亿中国人死个把没什么,但对每一个病人家庭来讲,死的都是亲人。作为医生,我们一定要把每一个病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地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救回来。多年来他帮助国内145家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的高难度手术,仅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他就亲自为全国各地196位患者施行了重大疑难手术。在中国东南西北的大医院外科手术室里都曾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曾经在7天里奔波于杭州、北京、南昌、乌鲁木齐四地,先后做了7台大手术,救了7条命,平均每台都要4、5个小时。有时为患者的病情考虑,彭淑牖刚下飞机就给病人做手术。 “作为一名医生,没有权利拒绝一个病人的求生愿望”,崇高的职业道德驱使彭淑牖收下了病人。2003年初春,恰逢彭淑牖七十大寿。十几位经他“妙手回春”的癌症患者在市抗癌协会会长的率领下,自发前来浙医二院向他祝寿和新春团拜。一位患者将自己精心插的一盆白色的蝴蝶兰送给彭淑牖。他说,白色象征着医护人员的纯洁,红色的花芯象征医务人员一颗红心为病人。

精湛的技艺,良好的医德,使彭淑牖成为我国外科界的一名楷模,前来向他学习求教的人络绎不绝。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在辛勤耕耘的同时,60年来,彭淑牖为我国外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培育了一大批外科的领军人才。他的许多学生不仅成为国内医学界的领军人物,而且在国际医坛也非常活跃,作为一个整体,他们被誉为“彭家军”。他培养了近70名硕士和博士,其中博导22名,长江学者3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争取发言机会,并且全程指导,甘做人梯。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中国外科学者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许多院校的外科领军人物。几十年如一日,他把时间都奉献给了病人和学生,在国际医坛打造出了被誉为“彭家军”的外科团队。彭淑牖带学生,除了教他们各种外科的技术技能外,首先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他常说,“行医先做人,一个医生心里始终要装着病人”。

扬名国际,为国争光

为推动我国外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彭淑牖不遗余力,他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国内会议作专题报告和手术示教。有一次,他受英国北爱尔兰大学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外科主任肯尼迪教授的邀请作高级访问学者,为他亲自主刀的一台胰腺肿瘤手术当助手。肯尼迪教授是英国外科界的权威,尤其在肝胆胰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术前,彭淑牖对这台高难度的胰肠手术作了研究分析,估计可能会发生胰漏,因此,他善意地向肯尼迪提醒,“这可是只“tiger”(老虎)呦”。肯尼迪借用了中国的一句比喻,十分轻蔑地说:“No. This is a Paper tiger.”(不,这是一只纸老虎)。果然不出预料,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出现了胰管损伤的迹象,这可把肯尼迪急得满头大汗,胰漏不仅会造成手术的失败,病人的死亡,还会影响他一生的名声。此时,彭淑牖胸有成竹地向他介绍了自己多年来摸索和创新的解决办法序贯式外内引流法,手术很快化险为夷。

在世界医坛,彭淑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医学专家。2004年,鉴于他为当今世界外科领域所作出巨大贡献,美国外科学院授予他为荣誉院士,这是被世界外科医学领域公认为最高的一种荣誉,目前全球当选者不足百位。在那次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颁奖大会上,香港大学的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黃健灵教授激动的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他忘不了,第二天一早,法国贝藏松大学中心医院外科学教授乔治•芒斯扬,拿着一份印有他图片和文字介绍的会刊,找到他说:“你们中国人,就是善于制造奇迹的人。”他为自己是一个中国医生感到自豪

国际上许多知名专家如,英国皇家爱尔兰外科学会主席T.G.ParkS教授、国际胰腺外科权威HG Beger教授等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来自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外科专家也慕名前来参观他的手术表演。

硕果累累,创无止境

彭淑牖从医六十余年,先后取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肝胆外科杰出贡献奖、中国抗癌协会终生成就奖等荣誉。他主编和参编了2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700多篇,受邀国际会议报告70多次。世界权威的Springer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英文肝尾叶切除专著,并受邀赴德国会诊手术。2015年同国际著名学者共同主编胰腺癌专著,由Willy Blackwel出版。今天彭淑牖仍在不断创新,如捆绑式胰胃吻合、腹膜后淋巴脂肪板层根治性切除……在他的眼里,仍有许多新领域有待开拓,把肝养大了再切,是这几年彭淑牖和他的学生们在努力探索和创新的课题。末梢门静脉栓塞术可以将栓塞剂送到主血管并通过主血管渗入毛细血管,实现完全彻底对肝癌进行封锁。这实际上是一次手术分两个步骤做,第一步是介入法,对患者几乎不构成影响。而且大大节省了养肝时间,一般养两周就可以进行手术了。目前,通过这种养肝方法施行的12例巨型肝肿瘤切除手术全部取得成功。在介绍这一方法时,他谦逊地说,方法不难,重要是理念,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医学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正如彭淑牖经常所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我国外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始终精神饱满地战斗在临床、科研第一线……